静脉采血,止血带到底该何时松?
护士专栏
2018-10-11
11255
0
案例
小王护士虽然是一位实习生,但理论知识扎实,护理操作规范,并且勤奋好学,对护理事业有着高度的热情。但近日,一根止血带却引发了一把辛酸泪。患者向带教老师反映,小王护士在静脉采血操作时,错误百出,并指出不该刚进针就松止血带,怎么能让实习护士来为自己采血。带教老师为安抚患者,对小王进行了严格的批评。小王很委屈,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患者说我操作有错,我就有错吗?我们的操作标准和护理原则哪去了?
小王护士你别难过,我们来看看这根止血带到底该什么时候松?

相关文献指出:使用止血带时间1分钟以内,血液标本中各项检验指标不会发生变化。但时间过长(如超过三分钟)或止血带捆扎过紧,会造成血行阻滞,因溶血、血小板激活、纤溶系统激活等原因将使检验项目的结果产生偏差,甚至诱导误诊。
另外,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来讲,止血带扎的过紧或时间过长,也会增加患者的痛苦;甚至一些老年人血管弹性差,还会造成毛细血管破裂,出现皮下瘀血。
那么,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血液标本的检测结果呢?
1
标本采集时间
标本采集时间对血液标本检测结果的影响,主要是由于人体自身许多激素24小时分泌量的不同和生物节律造成的。住院患者一般在清晨空腹时,对其进行静脉血标本的采集,若空腹超过24小时也会对结果有一定的影响。根据采集标本的检测目的,采集标本的时间也应不同。尤其是血药浓度检测和血培养更应严格遵照标本采集时间进行采血,否则对于患者的进一步治疗将有影响。
2
患者体位差异
病人在标本采集过程中采用不同的体位姿势会引起检验结果出现差异。立位或坐姿时,静脉渗透压明显高于卧位。卧位时血浆量比立位高出将近12%。而在直立时,肾上腺素、醛固醇、血管紧张素以及促甲肾上腺素、总蛋白的增加量可以达到7%~70%。并且血浆中红细胞计数、胆固醇、血红素、免疫球蛋白A 和血细胞压积、甲状腺素、免疫球蛋白G、天门冬氨酸基转酶、碱性磷酸酶甘油三脂和白细胞计数等含量均会出现5%~15%的升高幅度。
3
标本送检时间
标本分离前放置过久可造成溶血;标本分离后放置过久,其水分易蒸发,标本浓缩而使检测结果偏高。 因此标本送检后应尽快分析,对暂不能分析的标本应先密封,然后保存于4 ℃冰箱中。
4
其他
在碘伏未干的情况下穿刺, 标本会发生溶血;避免不合格的抽血器具;不用过细的针头;抽吸不要用力过猛过快;不要从血肿处采血;不要搅动标本,若有抗凝剂要轻轻充分摇匀;无菌操作原则、采血管的先后顺序以及我们今天的主角“止血带”的使用。
想对带教老师说,小王护士按照正规操作为患者进行采血,实在不该被批评。对于患者的投诉,我们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到底该如何处理此事,既稳定患者的情绪,又不会伤害积极进取的王小护?欢迎大家留言。
参考文献
[1]李秀峰,张敏. 规范化采血操作流程在采集血液标本中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6,48(2):243-245.
[2]]马青松,张云芬. 血液标本的采集送检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7(12):2113-2114.